濱海時報
■汪硯秋 40年前深秋的一天早上,我同往常一樣,騎車走在上班的路上。突然,從市區的有線廣播中傳出瞭恢復高考的新聞。路上的行人驚呆瞭,幾乎都駐足在廣播喇叭下,收聽這石破天驚的消息。猶如一陣春風,吹散瞭高考領域的十年寒冷;像一把火炬,點燃瞭人們心中的夢想之燈。 我離開學校已四年,其間下鄉、回城工作。每每看到周圍某人被推薦上大學,眼睛裡隻能流露出無限的羨慕和無奈。猶如雲開日出,今天,終於等來瞭人人有機會參加高考的這一天。 我麵包成型機畢業的邯鄲十中舉辦高考復習班,已多年不聯系的老師竟然還記得我,讓同學轉告我,去參加高考復習。那時舉辦高考復習班,老師分文不取,完全是義務輔導。當時,沒有任何的高考復習資料,因畢業多年,我連一套完整的初、高中教材都沒有,四處尋借才湊齊。 離考試日期隻有兩個多月的時間,單位又不讓休假,我隻好抓住每一分鐘進行復習。當時我在邯鄲和平路上的新新食堂做白案(面食)工作,每天負責蒸200斤面粉的饅頭。饅頭蒸上粉圓成型機鍋後有半小時的空閑時間,這時,我便在案板上鋪一層面,用一支筷子當筆,在案板上演算事先準備好的數學題。 高考是在冬季,天氣很冷,可心裡燃燒著一團火,沒感到絲毫的寒意。考生們來自各行各業,年齡參差懸殊,大傢懷著各自的希望和夢想走進考場。考場設在邯鄲一中的一排排平房教室裡。考場內,暖融融的,位於墻角的爐火燒得正旺,想必是考場老師們辛勤勞動的結果。考場外,靜悄悄的,漫天飛舞的大雪給考場氣氛更增添瞭幾分嚴肅和凝重。 監考老師在宣佈瞭考場紀律後接著說:今年高考錄取的比例是28比1,我們這個教室有30名考生,按比例應該有一名同志考上大學,我真誠地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志都能考上。我環顧瞭一下四周,心想,這個教室裡將產生一名大學生,會是誰呢? 我所在的考場,監考老師是一位中年男子,面容消瘦,戴著一副近視眼鏡,藍灰色的上裝,領口已洗得發白,講話慢聲細語,是那個時代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。細心周到的監考老師考慮到許多考生沒戴手表(沒條件戴手表),不好掌握時間,便在黑板上用粉筆畫瞭一個大表,每過15分鐘改畫一次表針位置並輕聲提醒大傢。五場考試,場場如此。雖是一件小事,雖事隔多年,可那位老師的善良、熱情與細心,給我留下瞭深刻的記憶。我真誠地祝福那位老師一生平安。 經過焦急忐忑的等待之後,我終於接到瞭大學錄取通知書。雖然接到錄取通知書是自己的渴望與期盼,可真的接到瞭,又覺得很突然。原因是在此之前,上大學對我來說難於上青天,今天居然實現瞭,巨大的反差一時讓人難以適應。在剛接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些日子裡,我時常懷疑自己是在夢中。 離開學校四年之後,我又回到瞭教室裡。這雙曾經握過鋤把、揮過馬鞭、揉過饅頭的手,如今又重新拿起瞭筆,開始瞭在一片新的天地裡的耕耘。 我們班上有二十八位同學,年齡最大的34歲,最小的18歲。老師說,你們班上同學年齡相差一倍。一同學補充說,不僅相差一倍,還相差一輩兒。後來,班上幾位年齡大的同學總戲逗年齡小的同學,讓他們叫叔叔。 班上一彭氏大哥,與其子上同一年級,他上大學一年級,他兒子上小學一年級。彭大哥有一事很為難,他說他不敢問兒子的考試分數,更不敢因兒子沒考雙百而訓斥兒子。因為每當他問兒子的考試分數時,兒子也會反問他,而他的分數總比兒子低,這事讓他“蠻傷腦筋”。隻有在那個特別的年代,才會發生這些特別的事情。 我們這屆大學生,是唯一的一屆冬季入學冬季畢業的學生。雖然是1978年2月底入的學,但稱作“77”級,以區別當年9月入學的“78”級。“77”級全國共招生27萬,“78”級46萬,以後逐年增加大學的招生人數,到2016年達到瞭近700萬,由此可看出我國高等教育迅猛發展的速度。 40年前的那場高考,不僅當年的高考親歷者們不會忘記,將來的人們也會知道,因為那是一場必將會被寫入中國教育史的高考。
食品機械
- Dec 26 Tue 2017 23:21
食品機械台中 高湯塊成型食品機械有推薦的廠商嗎?有後續維修的那種
close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